担时代重任,启崭新篇章。为帮助全体新生深入了解学院历史与学科特色,明晰专业方向与发展目标,更快更好地适应大学新生活,开启人生新篇章,经济学院于9月12日在月牙报告厅召开2025级新生专业教育大会。





经济学院党委书记韩廷波老师首先对全体新生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与诚挚祝贺。他勉励同学们珍惜大学时光,充分运用学院提供的优质资源与广阔的发展平台,积极探寻知识、拓宽视野、积累经验,努力成长为具有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时代新人。围绕大学生活与未来发展,他向同学们提出三点希望:一要心怀“国之大者”,主动将个人理想融入国家发展大局,涵养经世济民、服务社会的高远情怀;二要夯实学术根基,刻苦钻研、严谨治学,在不断学习中锤炼求真务实的过硬本领;三要勇于探索尝试,积极参与实践活动,在多元平台上绽放青春光彩。

经济学院院长齐俊妍老师详细介绍了学院的学科构成、专业建设、教学体系等方面的情况,使在座的各位新生对所学专业及所在学院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齐俊妍老师强调,经济学院是我校学科和专业基础最强、历史积淀最为深厚的学院之一,具有完备的本硕博人才培养体系,学院高级职称教师占比超50%,拥有结构合理的学术梯队,教师科研和教学成果丰硕,为高质量人才培养提供有力支撑。并且齐院长鼓励在座的同学们,要早做学涯规划,向下扎根,向上生长;敢想敢为,善作善成;关注社会趋势,洞悉时代发展,将自身成长和国家发展紧密相连;终身学习,全面发展,不辜负自己的大学时光。

在本次大会上,学院举行了聘书颁发仪式,院领导为2025级新生班导师及班助逐一颁发聘书,感谢班导师以及班助们热心与耐心的付出。



经济学院副院长马红瀚老师在大会上围绕财经人的培养提出以下核心内容:除传统理论、思维及实务能力外,现代财经人还需具备五项技能:数字技术与人工智能应用能力、批判性思维与解决问题能力、跨学科创新力、高情商与道德判断力,以及终身学习和实践能力。马老师建议同学们从夯实专业基础、培养专业思维;明确个人发展目标,做好未来规划;扎实完成学业,积极考取专业证书,增强综合竞争力等三方面努力。

经济学院副院长杨珍增老师指出,硕士阶段应在系统掌握本学科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加强研究方法的学习,注重对研究工具的掌握,博士阶段则应强化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培养。学院通过持续推进教学创新、深化科研训练、拓展校企合作等方式支持同学们成长。杨老师对同学们提出两点期望:一是扎实提高学术素养,构建并不断强化独立研究能力,二是主动加强与导师的沟通与合作,师生共同努力。

经济学院副院长耿伟老师介绍了我校与15个国家和港澳地区的近40所高校和科研机构保持友好合作关系。耿院长表示参与国际交流有助于拓展视野、提升语言沟通与跨文化能力,鼓励同学们积极参与,主动提升国际化素养。

国际经济贸易系主任王维薇老师介绍国贸系的相关情况,自1958年建系以来,已构建本硕博贯穿培养体系,拥有国际经济与贸易、国际商务两个国家级一流专业,聚焦外向型经济全链条,致力于培养兼具专业素养与创新精神的高素质人才,为未来职业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她向大家分享以下建议:一、树立专业自信;二、学会自主规划;三、勇于突破自我。

经济学系主任周彩云老师介绍经济学专业作为天津市品牌与一流专业之一,构建了本硕博贯通培养体系。经济学专业秉承“宽口径、厚基础、强方法、重实践”的培养思路,依托雄厚师资,致力于培养能胜任政府、金融及企业相关工作的复合型高层次人才。同时鼓励新生“厚积薄发,久久为功”,成长不一定始于宏大目标,但一定源于持之以恒的努力。

经济学院党委副书记兼纪委书记李颖老师通过展示优秀毕业生的简历为新生指明大学生活的方向——应从单一成绩导向转化为多元发展,对新生进行学习生涯规划和指导。李颖老师对即将开始大学生活的新生们提出以下四点期望:一、树立信心、胸怀理想;二、不忘初心、坚守热爱;三、坚持恒心、不懈奋斗;四、坚定成才报国决心。鼓励新生们树立信心,敢于担当,将小我融入大我,将个人发展融入民族复兴的伟大征程。

经济学院团委书记胡燕老师介绍了学院各个学生组织的结构和具体职能,帮助同学们更好地了解学生组织,融入大学生活。胡燕老师鼓励大家积极参与各类活动,全面提升综合能力,度过一段有意义的大学生活。

新帆破浪乘风起,长风借力济沧海。新生专业教育大会点燃了同学们心中的一腔热忱,明确了新生的学习目标和发展方向,激励大家张扬青春,勇毅前行,以崭新的姿态迎接大学生活,共同书写灿烂多彩的青春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