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天财首页 | 
学子风采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子风采 >> 正文
百企调研 社会实践 |城韵融绿——探寻杭州低碳城市建设的发展智慧
2025-07-29 11:05  


  为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我校第三次党代会精神与“新财经建设工程”实施要求,立足专业人才培养需求,积极探索教育新路径,聚焦教育链、创新链、产业链的深度融合,推动第二课堂与第一课堂的深度融合,近日,经济学院组织师生赴杭州开展百企调研暨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本次实践活动紧扣学校人才培养改革方向,以企业用人需求为导向,通过百企调研精准捕捉行业发展动态与人才需求标准。同步开展社会实践,聚焦绿色经济发展前沿,让师生在实地走访中感悟“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深刻内涵,培养懂产业、接地气服务国家绿色发展战略的高素质人才。 

       202092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第75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宣布中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3年来,我国积极稳妥推进“双碳”工作,大力推动能源革命,推进产业绿色低碳转型发展,倡导绿色生活方式,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

  作为国家碳达峰试点城市,杭州以数字经济为引擎,以制度创新为支撑,在绿色低碳发展领域形成了一系列可复制的“杭州经验”此次我院“执绿为笔,创享未来”暑期实践团也走进杭州低碳科技馆、探访绿色繁荣与低碳社区:四季青街道(钱江新城核心区),亲身感受这座城市将绿色发展理念融入肌理的鲜活实践。

探访低碳科技馆:解码绿色科技,触摸零碳未来

  杭州低碳科技馆作为全球首个以“低碳”为主题的大型科技馆,馆内借助互动展览、科普讲解等沉浸式互动,让“双碳”从抽象概念变为可感知的技术与生活。在杭州低碳科技馆,同学们沉浸式体验了全球领先的碳中和技术展示,从光伏幕墙发电系统到氢能源汽车动力模型,从“虚拟电厂”智慧管理平台到碳足迹实时计算互动装置,科技的力量让抽象的低碳理念变得生动可感。

  在杭州低碳科技馆的参访中,碳循环系统的科学原理与零碳生活的未来蓝图给实践团成员带来深刻启示:真正的低碳转型既需要现有技术的规模化应用,更离不开创新科技的持续突破。这一认知推动成员主动实现身份的转变——从原先的“绿色发展观察者”成长为“低碳行动践行者”,未来的专业学习职业发展中,相信成员们也将把低碳理念转化为可衡量、可执行的个人实践,携手为低碳社会建设、国家可持续发展注入青年动能。

 

 

走进四季青街道:见证社区实践,感知低碳生活

  从科技赋能的低碳展示到社区落地的生活场景,实践团还走访了位于杭州市上城区的钱江新城四季青街道,探寻社区如何通过智慧化管理与居民共建共享,将绿色理念转化为日常生活中的生动实践。作为杭州的城市客厅和金融中心,四季青街道钱江新城核心区“低碳楼宇经济”为核心,将低碳理念贯穿于大楼规划、建设和运营全过程,让商务与自然和谐共生。实践团成员在工作人员讲解中了解到垃圾分类智能回收站、光伏充电车棚、社区微绿地等低碳设施与居民生活无缝衔接,体会到城市绿色转型的“最后一公里”创新。

真切感受到绿色发展理念在基层的生动体现。

 

 遇见杭城街巷:绿色风尚融入市井烟火

  街头的共享自行车、公共场所的可降解纸巾……这些看似微小的存在,实则展现杭州绿色发展的全民参与和常态化特色。正是这些融入日常的绿色细节,让“城韵融绿”变得触手可及,也让绿色发展理念在市民生活中扎下了根。

  


  此次杭州调研,实践团以学习低碳发展经验、凝练转型路径为核心目标,开展了一次系统而深入的实地考察。从低碳科技馆的前沿技术展示,到四季青街道的社区治理创新,再到城市公共空间的绿色微更新,团队成员全方位、多层次地了解了杭州在低碳城市建设中的实践路径与创新成果,学习了绿色理念如何从顶层设计渗透到社区治理,又如何通过市民的日常行动落地生根。这些实地见闻不仅深化了成员对“绿色发展”、“低碳城市建设”从理论到落地的理解,更积累了宝贵的经验素材。未来,实践团将对这些经验进行梳理总结,希望能为其他城市的低碳转型提供有益借鉴,为推动更多地区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贡献青春力量。

 

关闭窗口